天赐中文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天赐中文网 > 从道士下山开始的仙路 > 第四十五章 道可道,非常道(二合一)

第四十五章 道可道,非常道(二合一)


  叮!抵达打卡之地!请选择是否打卡!

  正当何维同准备翻阅手中经典的时候,脑海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。

  何维同楞了一下,这系统这么久没反应,他都快要忘了他还有一个系统了。

  何维同看着面前并不存在的文字,在心中默念了一声“打卡!”

  叮!打卡成功!

  打卡地点:武当山藏书楼

  背景介绍:武当派道教典籍的存放之处,但因为身处乱世,安静研究经典的道士越来越少,藏书楼便慢慢衰败。

  奖励:专注特性(接收之后,可在宿主学习时帮助宿主以更高的智慧学习。)

  看到这么一个奖励,何维同有些惊讶,这还有改变智力的东西,不过这惊讶也就是一瞬,然后便选择了接收。

  面前的文字化作一道绿光进入了何维同的脑袋。

  何维同看着消失在额心的绿光,但是过了许久,他身体一点变化都没有。

  见没什么反应,何维同便不再关注,而是把关注点再次放到了手中的经书上,既然是学习专注那就试试。

  何维同手中的是一本叫做“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”的经书。

  何维同看了看册子的腐朽程度,猜测这经书应该成书很久了,至少数十年是有的,因为这装订的方式与如今不同。

  这本经书何维同听说过,具体作者不详,自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,《清静经》就成为了全真教的日常功课,作为非常重要的经典被重视。

  何维同不是全真道,他师父应该是正一派的道士,所以他也应该分属正一派。

  何维同之所以选择这本经书,而不是选择道德经,是因为他想了解道教,道德经成书的时间远远早于道教,其中自然不会有道教的东西,道德经讲述的是天地大道,宇宙至理。

  他看过,自认为对他目前修行没什么用。

  而《清静经》则是讲述道士该如何去修道,这是他急需要了解的东西。

  前世的何维同其实并不关注道教,对道教经典也是一知半解,对于道教文献,他只知道几本,而且都还不是道教人物所书,列如老子、庄子等。

  他之所以知道这本经书,是因为它曾出现在他看过的小说里。

  就是因为好奇,所以他才去网上了解了了解。

  这是他唯一看过原文的道门经典。

  他至今还记得,当初从网上看到的资料。

  “《清静经》是道教炼养术的重要资料之一。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,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,以“清静”的法门去澄心遣欲,去参悟大道。经中以发挥“清静”两字为主,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。”

  何维同想起了当初看书时的感觉,翻开了封面,露出了里面古朴的文字。

  “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;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夫道者: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;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;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,浊之源,动者,静之基;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”何维同从右往走,一列一列的念道。

  念到这里,何维同停了下来,然后细细的思考其中的意味。

  经过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,何维同别的不怎么精通,但是对解释古文倒是有点技巧,更关键是他曾经看过白话译文,所以细细一思考,这段话的白话意思,他便懂了七七八八。

  太上老君说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。道是至高无上的,是在没有天地之前,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,《道德经》中说她“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。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。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。三生万物。”因天地万物皆为“道”的化生,故注称“大道”。

  她是不可名状之物,而又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,杳杳冥冥,其中有精,混混沌沌,分为阴阳。无形,视之不见。生育,育,养育,长养阴阳,所以叫生育,阳为清,上升为天,阴为浊,下降为地,此言大道是永恒不灭的,天地万物,都是从她而生,由她所养,最后由她化解,她是万有之源,万化之本。所以说她生育天地。

  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:大道,至高无上,极尊至贵的道。无情,没有偏爱及私情。运行,旋转运行,此处指化生万物。日月,指日月星辰及世间万物。此句言人有喜、怒、哀、乐等表现,都是从一个“情”字中而来,然而不可名状的大道,虽然万物都在她的包容之中,但她则是一视同仁,没有半点偏爱和私护,在大宇宙中旋转运行,没有止息,也没有偏差,试想这种充沛的能力及行为,是谁给她的呢?那就是没有一分一毫私情的大道。

  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:无名,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,因无形无象,所以叫无名。《道德经》云:“道常无名。”无名指有功而不为名的意思。《道德经》又云:“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”不有指不为已有,也是指无名之意。长养,生长养育。万物,指世间万事万物。此句言大道自生万事万物而不为已有的博大胸怀和无私。

  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:吾,即我。不知其名,不知道她的名称,如何称谓她。强名,勉强称名。此句言大道是万事万物产生、发展、灭亡的根源,就连太上老君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她,给她定称,就勉强称之为“道”。《道德经》云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。”

  这意思总结起来就是,太上老君教人知道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根源,她是没有形状、没有情欲、没有名字的大道之体,她是天地万物的运作长养的惟一操作者。没有她,世界将毫无生机可言,凡是有智慧的人士,应当观察她的永恒常存,向她学习。

  一要学习她的无形。“外其身而身修,忘其形而形存”。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又何患”。

  二要做到无情,无情就是无念,就是没有七情六欲,心地才能清静,本性才能永住。

  第三要做到无名。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名中生出,修行的人,如果能做到舍去有形之身,忘掉肉体之我,即是大道无形之功;能做到一念不动,心地圆满无缺,即是大道无情之功。能做到这些,在你的性海中无一物可思,无一事可言。达到不可名状的元始先天境界,即有无名的大道之体了,到此则万福并致,圆满无缺,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。

  不知道是不是专注特性的原因,导致他前世的记忆在这一刻完完本本的释放了出来。

  他曾经看过的每一个字,都浮现在了他脑海中,是那么的清晰,就如同是剪辑过的影片,在他的脑中滑过。

  看着面前的经书,他的大脑从未有过的清晰,看世界也有了一丝不同。

  他以前看这本经书,书就是书,字就是字,看着除了莫名感觉高深之外,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,但此次不同,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,那种感觉就像是经久不用的机器突然上了润滑油,非常的清明。

  何维同抬起头,看向窗外的世界。

  青山,浮云,流水好像都有了生命。

  这种变化,让何维同眼前一亮,这便是道中的世界吗?何维同不禁自问。

  这专注特性,让何维同对这段经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。

  字还是那段字,译文也还是那段译文,但是何维同的心境变了,他从中读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,这是他曾经不曾感受过得。

  何维同放下书籍,他很确定这种感觉就是因为专注特性而产生的。

  到了今天,何维同才知道自己以往读的书都算是白读了。

  在专注特性的加持下,何维同真正读到了撰写经典者的心境,也读到了他所表达的东西。

  虽然何维同依旧不知道该如何修道,但是他知道了什么是道,这就够了。

  何维同再次放开了手中的《清净经》。

  “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;澄其心,而神自清;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…………”

  安静的藏书楼,何维同全身心的沉了进去。

  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仅五百九十一字,只需要数页纸便能书完。

  何维同手中的这本古籍却有着十数页,其中大部分都是前辈高人对这本经书的理解,注解。

  有些注解与何维同后世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差不多,但是有些却大相径庭,不过看下去却另一番道理,何维同并没有偏听偏信,而是综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。

  就这样,何维同在藏书楼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,直到天黑,他才慢慢从书海中走出来。

  何维同抬起头,看向窗外天边的一抹昏黄,然后缓缓合上了古籍,起身下楼。

  何维同来到他拿起古籍的地方,这是靠近边角的一排书架,把手中的《清静经》放好,然后才出了藏书楼。

  何维同,走在山间,缓缓往回赶。

  回时的心情已经与来时的心情大不相同,何维同收获良多。

  看着朦胧一片的天地,何维同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静。

  何维同在最后一抹阳光落山之前回到了居住地。

  “何道长。”

  何维同刚走进院子,就看到了在院子里休息的唐云龙父女两人,他们躺在了竹椅之上,似是在望天。

  “唐居士。”何维同点头行礼。

  “道长,这是去了何处?”唐云龙似是感受到了何维同身上气质的改变所以问道。

  “藏书楼观书。”何维同答道。

  “我观道长浑身气质较之前有所改变,道长可是从书中得到了什么?”唐云龙问道。

  唐云龙因为女儿病情的事情,所以对这些超自然的事情非常感兴趣。

  何维同点头道:“略有所得。”

  “不瞒道长,我虽然不是道士,但是对道家修行一事却有所了解,不知道长到底悟到了什么,可否与我一说。”唐云龙眼冒精光的问道。

  何维同看着面前的唐云龙,然后突然微笑。

  “也没什么,就是今日我终于知道了“道”为何物?”

  “道?”唐云龙皱着眉头。

  “没错,就是道。”何维同颇为高兴的回道。

  “还望道长解惑。”唐云龙想了想,然后行礼道。

  “唐居士说笑了,我一个末学后进哪里能指点居士,我不过是观经典也有感罢了,居士与其问我,不如自己去看,什么是道,前辈们已经在书中说的很清楚了。”何维同答道。

  “敢问道长读的是那本经典?”

  “清静经。”

  何维同此话一出,唐云龙更加糊涂了,他能坐上海外道教协会高层的位置,自然对道教颇有研究,《清静经》这般经典的文献,他自然是研究过的。

  “多谢道长。”唐云龙以为何维同不愿说,所以便知趣的没有再问。

  “不必谢,举手之劳。”何维同笑着说道。

  何维同的心情很好,对道的理解加深,连带着猿击术也有所精进。

  何维同感觉,他就快要找到入门的办法了。

  猿击术是一门带有神秘色彩的功法,大有可为,比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好上太多。

  何维同手里的功法,唯一看的到前路的就是这门猿击术。

  何维同会的不多,猿击术,太极拳(九龙合璧),一门导引术性质的筑基术,一门无名枪法,还有一门金光咒。

  无名枪法显然不能当作“根本法”来练,枪法只是制敌的手段,筑基术前期打打基础,补一下精气,延年益寿或许可行,但是也不能作为“根本法”修练,太极拳就更不能了,虽说他掌握了太极拳另一种用法,也就是九龙合璧,但是这九龙合璧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制敌手段,并不能产生力量。

  他之所以使得出九龙合璧,全靠他前十年的的修行,也就是道门筑基术还有太极拳运气法,让他的精气很足,内气充盈。

  九龙合璧看着是厉害,但说到底只是一种对内气粗浅的运用方法,若没了内气,九龙合璧根本就使用不出来。

  金光咒或许可行,但它终究只是一门防御法门,无法长久。

  所以这么一比较,最有希望的就是猿击术了,采日月之精华,融于自身修行。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